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以孟母为旗帜的中华母亲节选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孟母。现在有些孩子过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乐,而在传统美德中生日应当感激母恩,因此称生日为“母难日”,或径称“母难”。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因为有母亲,所以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因为有母爱,我们感受到这世间最纯粹的付出。母爱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传承。在母爱的传承里,我们拥有能力去感受生命的善良和大爱。就有这样一件事,再次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传承。
老王家住南京,作为家里的长子,在工作以后一直承担着母亲的日常生活费用,后来老王娶妻生子并在上海定居,母亲便和妹妹小美一家共同居住,老王依旧每月按时给母亲赡养费。
时间久了,老王对妹妹小美产生了很多埋怨,原来母亲不只一次打电话向老王抱怨小美对母亲态度不友善,两个人也总是有些争吵。因为这件事,老王多次和妹妹沟通但并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使得两兄妹的感情日益紧张。后来老王便从上海回到南京,经过多方打听为母亲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养老院,看着母亲在养老院认识了许多新的人和事,老王也安心的回到了上海。

老母亲住进养老院以后,小美经常带着孩子看望母亲,两个人的关系反而得到了缓解,老人家很是开心,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在忧虑儿子和女儿的关系,儿子女儿两个人之前因为赡养母亲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老母亲也曾试图让两人心平气和谈一谈,但最后都是不欢而散,这件事也成了老人心里的一块大石。
几年后,老母亲寿终正寝,素来不和的兄妹二人又因遗产打起了官司。原因在于母亲的一封“传承家书”,上面说到待老人去世后就将老人名下的一套房产卖掉,兄妹二人平分。
可是小美不认可这样的安排,并一口咬定是哥哥老王诓骗母亲写下这样一份传承家书,在小美看来,虽然她和老公两人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她完全不能接受将这套房子卖掉,一来一家人的户口都在这套房子里,孩子的学区房非常依赖这套房子;二来他们一家人在这里居住了许久,也不想再搬去其他地方。
在兄妹二人吵得不可开交快要对簿公堂的时候,母亲在养老院结识的好闺蜜张大娘出现了,同时她又拿出了另一份“家书”,上面写满了老母亲对于儿女感情的无奈与期盼,结合张大娘转述的母亲生前的一些话,加上调解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最终兄妹二人打开了心结,也按照母亲的遗愿处理了房子。
于情理上,我们很开心能看到一起因遗产而产生的家庭矛盾最终能被化解;于法理上,此份“传承家书”其实就是老母亲所留下的遗嘱,同时我们需要看到遗嘱不仅仅可以提前规划安排自己的财产,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的寄托与希望,避免更多的家庭矛盾。
但同时我们更需要注意,案例中母亲的那份家书虽有遗嘱的性质,但并不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件。首先在形式上就缺少了立遗嘱的日期,其次内容上也处理了他人的财产,因为房子虽然在老王母亲名下,但房子是老王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老王父亲去世时并没有做任何财产规划,按照法定继承这套房子应该在除掉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时由老王母亲、老王以及小美三人再平分,也就是说,老王母亲对这套房产只拥有三分之二的份额,老王以及小美各拥有六分之一的份额,那老王母亲只能处理自己那三分之二的份额,不能将整套房子都作为自己的财产来处理。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份“自书遗嘱”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都能符合法律规定,但如果被质疑而要求鉴定或者其它问题,在后续调查取证上都会是极大的麻烦,所以不建议使用自书遗嘱的方式来规划财产,也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识字有一定的文化就能单靠自书遗嘱来处理身后的财产。

校对:姜梅捷
审核:顾宇飞
编辑/排发:陆格格